糗大了!不少人每天都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,一名女網友昨(7)日在臉書上發文,分享自己搭乘台北捷運的超糗經驗,結果文章一出,立刻引起網友熱烈討論,她更忍不住崩潰直呼「公車坐習慣的後團體服遺症!」
原PO在臉書社團體服團「爆怨公社」還原團體服當時情況,表示當時自己搭乘台北捷運文湖線時,突然驚覺坐過站,當下立刻就對著車頭大喊「司機我要下車」,結果下1秒才想到自己是搭捷運,根本不需要提醒司機,讓她不禁崩潰直呼「我怎麼這麼蠢這麼智障啊...最扯的是,我仔細看才發現我沒有坐過站」,她認為這應該是公車坐習慣的後遺症。
團體服的目的就是可以有一種凝聚力,這份凝聚力可不是在穿上衣服時才有,這樣的凝聚力是從衣服的設計就開始了,比如一個班級在製作團體服時,他們會請比較有美術天分的同學,一起集思廣益,可能是各自畫出一件草稿,也可能是一起討論出一個主題,在決定去製作草稿,也可以是決定logo的方向跟樣式,也可以式決定這件衣服想要呈現的感覺,例如以英文方式呈現,或以單字詞簡單俐落的方式呈現,光是一個班級名就有許多種寫法,舉例來說:國三信,這些字詞可以排列成3信、國3信、國三信、信班3、國-信-3、信班、三信等等,光是三個字的班服,所具備的變化就很多,要如何設計都是要經過討論,在這些討論碰撞中,也才有這件團體服是一起製作而出的感覺,當然在決定這些設計後,會擬出一個草稿,這份草稿可能交往廠商,廠商可能會依照需求進行微調或是給予一些適當的建議,讓你可以從中修正,避免超出預算也好,或者是超出衣物範圍,或者是呈現出的字體大小可能不如預期,不易辨認或是太過雜亂等等,比較專業的廠商都已經製作過許多這種團體服的案件,給出的建議也比較實際,可以作為參考依據。
不少網友看完紛紛留言,表示「糗爆了」、「喊完旁邊有人在看你嗎」、「你累了嗎?」、「還好沒搶司機方向盤」,還有不少人分享類似經歷,表示「我也是有一次在捷運上狂找下車鈴」、「我聽過更爆笑的是捷運要進站了,有人還把手舉起來招手要叫司機停車」、「我曾經坐火車的時候差點去按緊急按鈕當下車鈴」、「之前服務業待久,去超商聽到店員喊歡迎光臨,我也跟著喊...」。
在大學不外乎就是參與各種社團,除了各系所之間有的系學會外,各個社團之間也會有各自的群體,如:舞蹈社、吉他社、啦啦隊、滑板社、音樂社、合唱社、攝影社、無人機社、火舞社等等,也會有運動類的系所社團,如:系排、系羽、系籃、系壘、系足、系桌球等等,這些社團都是一個群體,大多數的社團中經常會有比賽跟競技,或者有些只是單純舉辦交流活動,但為了區分各個群體,我們經常會需要特定服裝,來表述、區分或是方便辨認,在這些目的下,就會決定製作團體服,儘管會需要花費一筆金額,但這些費用除了可以善用團體服的特點外,也可以在這些活動中區分主辦方以及來賓方,這樣的成效是很重要的,甚至也可以在活動結束之後,把這件衣服當作是彼此的向心力,更是一種回憶可以保存著,記錄著那次的活動或比賽,記錄著那次的回憶,這也讓團體服變得更有意義跟價值,也就讓許多系社團跟學校社團,都會在辦活動時優先考慮製作服裝。